第1426章 海南特区(第2/3页)
作品:《逆流1982阅读》上世纪90年代初,海南第一次地产泡沫时期,以四大银行为首的资金,包括大型国企以至乡镇企业和民营资本的大量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房地产市场,当时流传着一句顺口溜“要挣钱,到海南;要发家,炒楼花”。
“十万人才过海峡”到海南淘金,这些身影中,就有现在的地产大亨潘石屹、冯仑、易小迪等人。
1992年初,发表南巡讲话,中央也向全国传达了《学习同志重要讲话的通知》,提出加快住房制度改革步伐。海南建省和特区效应全面释放,公开资料显示,在最高峰时期,这座总人数不过600多万的海岛上涌现出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家地产公司服务80个人。
媒体报道,1992年海南房地产投资达87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仅海口一地的房地产开发面积就达到了800万平方米。一年间地价从1991年的十几万元亩飙升至600多万元亩,升幅五六十倍。据《中国房地产市场年鉴(1996)》统计,1988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250元一平方米,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0元平方米,1992年猛涨至5000元平方米,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
1993年6月23日,当最后一群拿着地皮还没出手的开发商正紧张寻找着下家时,噩耗突然降临。当天,宣布终止房地产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业。国务院紧接着发布《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意见》,16条强力调控措施包括严控信贷规模、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等,海南房地产泡沫宣告破灭。留下的结果是,海南全省“烂尾楼”高达600多栋、1600多万平方米,闲置土地18834公顷,积压资金800亿元。
当时海南城市人口只有100多万,而进驻海南的房地产公司就13万家,平均80人一家地产公司,所有地产都在交易中,所有地产项目也在建设中,谁也不知道建好以后给谁住,买房的人前脚签购房合同,后脚就加价卖了。
1992年,赚足第一桶金的潘石屹等人,敏锐地从海南撤退。翌年,海南地产泡沫破裂。13万家房地产公司倒闭了95,“烂尾楼”成为继“天涯”“海角”之后,海南第三大“景观”。吉利汽车老总李书福从这一年开始,发誓不再碰地产,因为他在这一年损失了3000万元。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天音集团能够在1988年进入海南房地产开发的话,只要在1992年之前完成抛售,那么这5年的时间,也将会为天音集团带来非常丰厚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