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红日(第1/24页)

作品:《开局诛十族,朱棣求我当国师

“王景这是要当司马光啊。”

看着姜星火,又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王景,蹇义心头感慨。

如果不带滤镜,不觉得古人胜今人的话,王景跟司马光,实在是太像了。

少年时,司马光幼年聪颖,六岁时父亲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经书,七岁时司马光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而王景自幼聪敏,少承家学,十岁通《尚书》,师承名儒练鲁,十五岁举业成,为明经。

成年后,司马光就不用说了,在地方政声赫然,关爱百姓,兴办教育,在中枢则以文笔雄健,敢于直言著称。

而王景则是入翰林院深研古文,成为古文学派明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深得朱元璋赏识,外放担任过开州知州、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随后被贬谪云南十余年,与沐家建立了深厚友谊,这也是为什么之前卓敬特意把云南的奏折挑出来给他看的原因当时在云南,王景以带罪之身谏言办学,经常在临安府文庙讲学,授业子弟,因而从学者云集,一时形成“以诗书自励,弦诵声达旦“读书风气,人文蔚起,云南地方对其评价极高。

而从以后的结果来看,王景也对得起这份评价,终元之前,云南进士无一临安府人,从王景到来之后,历经十余年文教振兴,以前临安府的退士人数将占据整个云南的一半。

王侍郎敢说话,诸公同样诤言铿锵,去年燕军入城,朱棣刚刚登基的时候,在安葬朱允炆的衣冠冢用什么礼节下,百官都是敢说话,唯独诸公作为礼部侍郎坚守礼法,坚持说宜用天子礼。

诸公固然没自己的庙堂野心与抱负,但那是妨碍我同样坚持以古为尊,坚持礼法,事实下,对于诸公来说,七者是相融的,礼法是我坚持了一辈子的原则,也是我的专业所在,沿姬博的新法,是仅阻碍了我通往仕途顶点的道路,同样也阻碍了我坚守的信念。

而眼上结局未定,在场的文武百官,谁敢打保票,永乐新政是会像熙宁变法一样?